第94章 絕不甘心為他人作嫁衣!

-

一見到蘇家眾人,徐縣令就熱情招呼大家就坐,把蘇家幾人都給整懵了。

“蘇二爺,蘇小姐,建書院的事情批下來了,費用不用蘇家出,有蒙城州府批款,但是

蘇家提出的三個條件,都可以答應。”徐縣令興奮的說。

蘇鑫兒高興道:“那真是太好了!不過蘇家願意出一筆獎學金,獎勵成績優秀的學子,這筆銀子請徐大人收下,算是我們蘇家的一點心意。”

蘇正剛和王紅英對於小侄女的話自然是冇有異議。

“那我代學子們先謝過蘇家了!”說完,徐縣令舉起一杯酒,敬蘇家眾人。

“還有一件事,關於書院的院長一職,上麵有意讓晉陽書院的周老夫子擔任。

當然,此事還冇最終確定,但是我從其他渠道獲悉,聽說是三皇子大力舉薦周夫子,同時還舉薦了蒙城陸家大房陸謙,我找人打聽了這兩人,周老夫子倒是聲望很高,這陸家……想必蘇家之前也有所瞭解,所以此事倒是有些棘手了!”

徐縣令說完,蘇家幾人臉色都不是太好。

這不明擺著那個什麼三皇子在拿蘇家的貢獻做好人,拉攏人心嗎?

蘇鑫兒更是,氣得小圓臉都皺成了包子。

“大人,此事最終是誰決定,什麼時候能定?”蘇鑫兒冷聲問道。

徐守仁就知道這件事情說出來,勢必會讓蘇家生氣。

“哎,隻怪下官人微言輕,估計等書院建好,便會任命。也不知三皇子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,居然會插手,可對方是皇子,除非皇上不允,否則,蒙城知府怕會做個順水人情,答應了這個建議。”

他一個小小縣令也無法違抗命令。

蘇正剛歎道:“徐大人,我們蘇家就是普通商戶,此事,還要請徐大人再周旋周旋,周老夫子倒是德高望重,但那陸家,雖然號稱是書香門第,但確實不是什麼良善人家。這樣的人家來接手書院,我們蘇家心有不甘。”

蘇鑫兒想了想,此事確實解決起來很棘手,本來是一件利於蘇家、利於百姓的大好事,結果最後辦成這樣,她簡直就恨死那個三皇子了!

即使那人是她名義上的哥哥,那她也絕不甘心為他人作嫁衣!

“這事本官再想想辦法,如果周夫子這邊拒絕不掉,把那陸家拒絕了也是好的。”徐縣令道。

“不,這二人都不行!”蘇鑫兒決絕,“周老夫子雖然有名望,但他擅長的僅僅是文學而已,我們這個書院不同於其他書院,並不適合邀請周老夫子這樣的人來管理。更何況,他站在三皇子那一邊,以後書院可能會越辦越偏離初心。”

“徐大人,如果所有銀兩都由蘇家出,能不能讓蘇家決定以後管理書院的人?”蘇鑫兒問道。

蘇家現在有的是銀兩,如果多花些錢能把這事情按照原先的預想辦下去的話,她不介意多花錢,反正最終都是可以賺回來的。

“這,哎,實話與你說了吧,現在並不是銀錢的事情,就算蘇家願意全部出,上麵也未必會願意把人事任命讓出來。這事,問題就出在三皇子身上。”徐守仁道。

“這三皇子真是,上次遇到,我就感覺他又陰險又有城府,就不是個好人!”蘇鑫兒恨恨道。嚇得王紅英連忙捂住她的嘴,尷尬的看了一眼徐大人。

徐守仁倒也不在意,他本身也看不上三皇子如此做派,不過該提醒的還是要提醒,免得蘇家心直口快,惹出麻煩都不知道。

於是,徐守仁嗔怪道:“哎,妄議皇子的話可不能亂說,小心隔牆有耳!”

蘇鑫兒氣鼓鼓的,撅著嘴。她當然知道在這個皇權的世界,老百姓不能妄議皇家人,但她就是氣不過啊!

“放心吧,徐大人,我們以後會小心的。徐大人您先吃飯,我們再想想,這件事該怎麼處理。”蘇正剛打圓場道。

一頓飯吃的食不知味,一陣陰雲籠罩在蘇家人心頭。

等送走了徐縣令,蘇鑫兒就回了房,氣得連蘇子傑拿烤串給她吃,她都冇吃。

林業也聽說了這件事,又匆匆回房,將三皇子插手的事情上報給鎮北王府。

第二天,蘇鑫兒帶著蘇子傑、趙小小,三個小不點趁著大人不備,溜出了食為天。

蘇子傑以為妹妹是想去買糖葫蘆,卻不料,蘇鑫兒帶著兩人把臉抹黑,去找了一群乞丐。

蘇鑫兒拿出一大袋銅錢,說道:“隻要你們學會一首歌謠,並天天在街上唱這首歌謠,我就把這些銅錢都給你們,怎麼樣?”

乞丐們一聽有錢拿,紛紛點頭同意。

於是蘇鑫兒唱一句,乞丐們跟著唱一句:

公子遊曆到四方,收買人心最最強;

大手一揮金千兩,詩會宴席結交忙;

表麵禮賢又下士,內裡不知作何想?

當麵一套背一套,指手畫腳最在行!

等眾乞丐都背熟,蘇鑫兒每人給了好多銅板,讓他們最近一個月都在青山縣唱。

乞丐們自然是高興地手舞足蹈,一路唱著歌謠,一路散去。

蘇子傑不懂:“妹妹,你這是要乾嘛?那首歌謠說的是什麼意思?”

蘇鑫兒道:“就是一首好聽的歌謠,哥哥你也能唱,走,咱們也唱,把附近的小孩子們都教會!”

“那妹妹,我唱的話能不能領到銅錢?”蘇子傑眼睛閃閃的看著蘇鑫兒。

蘇鑫兒……哥哥你缺這幾個銅錢嗎?

不過轉念又想,哥哥一個月才領一兩銀子,她每個月領二十兩,相比起來,哥哥確實比她缺錢。

於是,蘇鑫兒把身上剩下的所有銅板都給了蘇子傑。

賺了一大筆的蘇子傑,帶著趙小小,二人在街上賣力的唱歌謠。

蘇鑫兒……男女搭配,乾活果然不累!

於是,這歌謠不知不覺就傳唱開來,一直傳到蒙城、襄城,甚至其他城池,就連京城都傳開了。

-